当前位置:首页 > 两化融合助企行 > 活动动态 > 正文

吴震:两化融合促进海格转型经验分享

发布时间: 2015-05-11 10:03:16   作者:本站编辑   浏览次数:
摘要: 我讲的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,一个是我们两化融合的简介,一个是海格客车在两化融合方面的经验总结。

【道普网讯】很高兴能代表苏州金龙,代表海格来参加中国制造业2025活动。我讲的题目初看和中国制造业2025没有关系。实际上大家听下来会发现关系非常之大。我讲的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,一个是我们两化融合的简介,一个是海格客车在两化融合方面的经验总结。


金龙联合汽车工业(苏州)有限公司流程与IT部部长 吴震

首先这是我们的企业——苏州金龙,苏州金龙成立于1998年,现在总资产65亿,约5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生产基地,现在是三个厂区。2014年的时候我们的销量是25000台左右,销售额是100.53亿。

一个企业为什么要做两化融合?我们国家为什么要搞中国制造2025?首先看一下两化融合的概念,两化融合就是工业和信息化的融合,发达国家是先有工业化,后又信息化,但是在中国不一样,中国建国相对来说时间不长,中国要赶超发达国家怎么办呢?到底是先按照欧美发展的路径,先工业化,再信息化,还是走其他路径发展?这对一个国家来说,是一个抉择,后来选择了一条道路,叫做两化融合,工业化与信息化同步发展,相互融合。

发达国家发展其实是一个渐进式的发展过程,先工业化,后信息化,先从管理现代化再到管理的信息化,它是一步一步的往上走,它的信息化不是被逼出来的,但是中国却不一样,中国两化融合的发展是跳跃式的发展,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,管理现代化与管理信息化同步发展,技术上也在不断的快速进步。

在中国,每个地区甚至一个城市的某些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阶段是不一样,比如说在苏州、上海,我们在谈工业4.0,我相信在西部内地,可能真的工业3.0,甚至还不到。

信息化在发展进程中,不仅仅是生产力、技术、设备的发展,还有就是上层关系,上层建筑发展。所以推进两化融合,一开始大家会理解为信息化是去上一个系统,如上一个HR,上一个CRM,上一个ERP或者上一个其他的系统。但是在这两年两化融合发展之后,我有更深的理解,两化融合不仅仅是技术、设备的融合,而是包括企业的愿景、目标、商业模式、管理体制、文化的融和,其实这才是抓住了真正的要点。

在任何一个企业,不一定是解决HR的问题或者某个业务领域的问题就能发展,但一定是在商业模式、管理体制中和文化上有了进步,有了新的领悟才能去发展。所以在信息化的条件下两化融合主要解决什么问题?两化融化是企业可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。企业在世界上生存需要的是利润,怎么获得利润?要市场,市场要怎么竞争?竞争的策略有哪些?我想在座各位第一想到就是降价。

其实在中国降价时最常见的竞争策略,比如说白色家电、汽车、手机,拿手机来说,手机的用户量非常之大,手机的利润被谁赚走了?一共两家企业,是苹果和三星,赚取的利润占了全球手机的约90%。小米、酷派,所有的N多的手机厂商,他们只拿到这些利润约10%而已,量是N多倍,利润只有10%。为什么?因为他们在竞争,在用不可持续的方式去竞争:降价。

无论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好,第四次也好,其实在工业化或者美国的智能制造和我们的两化融合是一脉相承。今天我们开这个会议,未来发展到的工业5.0、工业6.0、甚至工业8.0,到最终落实到哪里?落实到企业,落实到企业可持续发展、获取利润,所以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用信息化的手段去改造传统的产业,实现转型升级,比如说汽车行业就是一个典型的,我们所做的客车行业,比特斯拉、小型的家用轿车来说,信息化应用又落后了一步。

苏州金龙为什么要推进两化融合?客车行业竞争激烈,利润率低,被逼向管理要效益。我相信现在有一些比较好的企业,比如说在风口上的企业,马云的淘宝,马化腾的腾讯,他们的效益非常好,但是我相信他们的管理可能没有像传统行业这么精细,因为他还没有走到这一步。

这是我们公司两化融合的发展历程,两化融合走过来有四个阶段。第一个阶段属于基础建设阶段,第二个单项应用阶段,第三个是综合集成,第四个是协同创新。对于第一个阶段大概1999年到2006年,大概用了7年的时间走完。我前段时间去了一下盐城,我发现在现在中国很多企业里面,还在基础建设这一段,单项应用居多。

我可以大胆的说,中国的企业在信息化方面,处于单项应用阶段的应该是60%都不止,协同创新这块更少,所以我们花了7年的时间把系统、网络都慢慢建立起来。我们一开始也是摸索,从开始建立HR系统、建PDM系统走过来,但是我们建了系统以后发现不能解决企业发展问题,各个系统之间数据没有有效互通,所以我们后来就开始打通数据,在2007年到2011年,把供应链各个系统数据尽可能综合集成起来。综合集成这个阶段产生的效益刚开始是看不到的。对于信息化,我发现中国很多企业的对信息化不是完完全全的认同,还处于希望花了钱买了系统安装起来,业务不做梳理、变化,就能立刻见到效果。

对于处于综合集成这一段,当达到这一步才慢慢的看出信息化的效果,看出信息化的价值。所以我们在2011年到2013年的时候,把我们现有的系统进一步的打通。我们把数据,从营销端一直到设计、生产、售后全部打通,实现在营销端拉动供应链,这个在客车行业到现在为止还属于领先。

到了2014年的我们又推出“云战略”,就慢慢向协同创新方向发展。这是我们信息化的概貌,中间是靠流程系统把各系统串联起来,对外有合作,也可以理解为协同,销售网、供应商网,客户服务网、内部系统。到现在为止,我们运用互联网技术基本上达到,从订单一直到销售市场,一直到后端全都打通。

这个是综合集成的案例,这个主要的价值就是把这三大业务领域产生联动,实现了信息化自动处理。这个是移动CRM系统,还有集团化的ERP,我们厂区很多,怎么样解决各个厂区之间的信息化,怎么样让集团产生优势?我们通过集团化的ERP对采购做优化,通过集团的方式做采购,再根据我们的系统确定采购哪里,同时降低采购价格,获取利润。

这是我们的管理信息化,2005年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做流程管理,到现在为止做了将近10年。我们流程这一块做得相对来说还是不错的,2012年的时候我们就探索出一个流程变革管理方法,称之为”管理IPD”, 2014年国家发布两化融合管理体系,我看了之后和我们的“管理IPD”不谋而合。

再讲两化融合如何落地?刚才讲工业4.0如何落地。工业4.0和两化融合概念非常好,但是怎么落地?这个没有给出指导方针,只能说企业通过自身的情况和机遇,自己探索和摸索想办法落地。

我们是怎么落地的呢?我们通过流程管理变革去落实两化融合,2011-2012是规范级建设,2013-2014是度量级建设,到2015开始走向标杆级。这里面通过管理变革有三个层次的变革,我相信做过管理变革应该比较清楚,大概也就这三种:

第一个是属于业务的再造;第二个是跨流程领域的变革;第三个就是快赢。流程再造根据战略重组业务流程,对业务具有一定的破坏性,第二个是变革项目,主要就是提高流程效率,并打破部门墙。

未来的企业组织肯定是流程化,扁平化,如何能达到企业的经营目标?如何能让企业运转得更好?最重要的就是信息化,没有信息化,流程化、扁平化就是空谈。

这就是我们流程管理变革的标准打法,一开始有年度规划,下面有变革项目的立项,再后面就是流程生命周期的管理,需要对过程调整、监控、控制,有变革管理的制度和流程保证,下面是由流程、IT、组织、绩效四位一体,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称之为流程、技术、组织、数据,更通用,覆盖面更广。

这个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,初看和我们的变革管理非常相近,但是他更周全。对于我们,为什么要变革?变革在哪里?变革的目的是什么?当时目的都是针对优化某一个业务,后来发现变革的目的是为了支撑战略。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给我们指出了方向,我们知道前面两三年干得没有错,与国家想到一起。内圈就是四要素,是以数据为中心,中圈是管理体系中常见的PDCA循环,外圈就是战略圈,就是价值所在,从战略而来,所有的变革活动都是为了战略。

导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后,我们对组织这一块职责也做了优化,设立战略委,明确了战略委,变革委,预算委,绩效委的运作关系。战略委输出目标,输出经营计划,后面绩效委,分解、评测、分析改进,变革委接受识别的新型能力,通过变革项目去建立新型能力。这些都是从战略到新型能力打造的过程,到最后通过信息化去固化。在实践中,我们发现所做的流程、管理,如果没有信息化,第一天OK,第二天还行,第三天走样,第四天可能就没了。

我们还做了两化融合的文化建设,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里面一个要求是“全员参与”。所有的员工去参与发现管理当中的问题,把它暴露出来去解决。我们战略哪里来?领导,一把手,我们的最高领导人,我每年都会看见他发表新年文章,把这一年来要做的重点工作写清楚,各个部门就按领导的思路去实现。

所以2014年就新增了订单全流程管理整改,设计精细化管理,成本管控,三个变革项目。这三个变革项目太大,没法执行怎么办?分解。通过大的变革项目分解到小变革项目去执行、去监控,只有这样你才能把战略要达到的目标,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或者流程变革管理一步步落实下来。从大目标变成小目标,才能达效果。

2015年的时候领导又提了四个能力建设的要求,建设人力资源管理能力、建设研发能力、建设数字化能力、建设品质管理能力。

在传统的客车产业链,其实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客车制造商,我们接触到的只有供应商和运营商,乘客碰不到。但真正的体现客车的价值在哪里?其实在乘客。如果没有乘客,我们车生产了也没有人去买。怎么样和乘客一起共赢,和客车的运营商一起共赢,就是云战略。

我们提供信息平台,提供内容,内容可以到客户,信息平台把这几方串在一起,背后我们还有更大的谋划。云战略总结起来就三句话:云产品、云系统、云管理,这是2014年5月份的时候发布的。今年年初李克强总理又给了我们一个更容易理解的说法,叫“互联网+”,其实总结后,很简单就是“互联网+客车”。

云战略我们指导方针也只有一个:为客户赢客户。只有把乘客吸引到运营商那边,运营商才能买我的车,我们才能产生价值。

这是云战略的三大要素,通过它来聚集各种资源,第二个管理系统,第三个是车载Wifi,还有智能仪表盘。虽然现在没有做到像特斯拉一样,但是我们也往这个方向去发展。这是我们的G-BOS系统,这是在物联网的突破口,通过G-BOS开始涉及车联网。其实车联网属于智能交通领域,属于物联网的分支,G-BOS的退出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。

我们为什么就做了G-BOS?因为可以解决这些问题。第一,客运企业被飞机、高铁挤压,第二个就是利润越来越少,第三个国家对安全的要求。客运企业的核心是人、车、线的管理,还有安全和节能,我们的G-BOS就是围绕安全和节能去做。G-BOS数据平台,现在有客运版本、校车版本、工程车版本,同时为了更方便管理,我们也推出了移版。

G-BOS涉及,车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云存储。G-BOS可以理解为是飞机上的黑匣子,不是简简单单一个GPS,不仅仅是导航,里面的管理功能比较多,除这些之外还防撞、刷卡、3G视频、流量统计等这些都有。

工作原理就不多讲了,G-BOS有七大核心功能:安全管理、油耗管理、GPS定位,远程故障报警、3G视频、维保管理、车辆匹配管理。油耗管理,油耗量大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车线不匹配,本来要跑高速的车,后来跑乡村去了,现在可以通过数据发现车运转的一些不合理的情况,去调整发动机参数、变速箱参数,达到节能的目的。G-BOS还可以监测到油门、转速、自车的开门速,通过这些数据产生分析,帮助管理者优化管理。

其中我们还做了一件事,就是做客运行业的ERP。因为客运行业长期处于垄断地位,信息化管理还是比较落后。他们也是未来SAP的客户,SAP你们制造业做得比较多,但是有些客运行企业也非常大,对于他们也有很多信息化的需求。我们结合G-BOS,结合信息化的应用做客运企业的内部的管理。

这个旅游宝,这是解决对于旅游车的管理。今年4月27号又发布了“易管车”系统,我们强调免费,希望通过免费的产品,吸引更多的用户。通过这些产品先,把客运行业的各种客户逐一覆盖。

作为一个客车企业,应该集中精力造车,但是为什么干了很多信息化的事情?为什么?比如说旅游宝,我们的Wifi,我们的G-BOS,我们的智能仪表,为什么要这么做?最终目的肯定盈利,活得更好,但是怎么去盈利?是靠“大数据”。

通过这些系统,我们知道客户怎么用我的车,怎么用别的品牌的车,同时我们也知道客户的情况,整个企业的运行状况是什么。通过这个我就得到可以经营中的数据,得到数据之后就能够对客户贴身行销,贴身的解决他的生产运作的问题,为客户解决难题,我们获取利润。到最后瞄准的是2000亿的汽车后市场,这是我们的目标,能不能实现就再看“2025”。我们希望通过10年的时间,把我们企业真的彻底转化成一个提供服务的企业,不仅仅是做制造的企业。

最后用G-BOS的宣传口号结束我的分享——智·赢未来,谢谢大家!



文/苏州园区IT人俱乐部 返回两化融合首页>>
我来说两句
评论内容:
验  证  码:
 
(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)
评论列表
已有 0 条评论(查看更多评论)
返回
首页
Top